在遠古時期人類就知道從罌粟中獲取麻醉劑。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們日前解決了一個關鍵性問題,不久人們將能用酵母取代罌粟生產嗎啡、可待因和其他藥物。這項研究將使制藥成本大大降低,變得就像自己在家釀酒那么簡單。不過,科學家們也擔心毒品販子會利用這種酵母菌株自制嗎啡或者海洛因。
“這的確是有可能的,”麻省理工的Kenneth Oye說。“等我們把通路整合起來,實現一鍋法嗎啡合成,事情就很難控制了。最好在這件事發生以前就采取措施”。五月十八日Oye在Nature上對此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
嗎啡、海洛因和其他來自罌粟的阿片類藥物,已經給人類造成了很大的問題。世界上大約有一千六百萬人在非法使用這些藥物。Oye認為,如果毒販和吸毒者獲得自制這些藥物的能力,這一數字將會突飛猛漲。
阿片類藥物屬于芐基異喹啉類生物堿(BIA),包括嗎啡、蒂巴因(鎮痛藥前體)、常用解痙藥、抗生素和抗癌藥物。BIA結構很復雜,人工合成比較困難,成本也比較高。而罌粟又很難加以改造。
“植物生長周期比較慢,難以完全挖掘BIA通路的潛力,”文章的第一作者,加州大學的William DeLoache博士說。“將BIA通路轉移到微生物中,能大大降低藥物研發的成本。我們可以操縱酵母的DNA,然后快速檢測其效果。”
突破性進展
罌粟擁有一個復雜的15步化學通路,近十年來許多研究團隊嘗試在微生物中重現這一通路。加州大學的John Dueber、DeLoache和Concordia大學的Vincent Martin攻克了這類研究的主要難題,在酵母工程菌中復制了該通路的關鍵步驟,將酪氨酸成功轉化為L-Dopa。
最初研究人員發現,有一種酶(DOPA dioxygenase)可以將L-Dopa轉變為淡黃的色素。他們很快意識到,可以把這種酶當作顏色感應器,檢測酪氨酸是否發生了轉化。
研究人員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甜菜的酪氨酸羥化酶能夠在酵母中將酪氨酸轉變為L-Dopa,讓培養皿變成黃色。他們還通過引入隨機突變,使L-Dopa產量提高了差不多三倍。
自制藥物的隱憂
現在人們距離用酵母生產嗎啡只有一步之遙,“我相信在兩三年內就可以完成,”Dueber說,“這一領域發展得很快。”
為此Dueber和Martin找到了Oye,希望防止自己的成果日后被毒販利用。Oye在評論文章中對此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當有人購買編碼關鍵制藥成分的DNA時,公司應當仔細評估。類似舉措已經實施在與生物武器有關的基因序列上,公司會將可疑信息報告給執法機構。第二,研究者應當進一步改造酵母菌株,插入毒素或者遺傳學水印。當然,這類基因也能被一些有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微生物學家去除。第三,對于能夠完成整個轉化的微生物,雜志不應提供全部的遺傳學數據。
FBI的Edward You認為,目前還沒有必要采取特別的管理措施。不過FBI等部門已經在想辦法控制基因改造的酵母菌株,讓它們不落入非法制藥者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