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指紋、瞳孔和長相都是獨一無二的個性化特征,最近一項發布于PNAS的研究發現,每個人所攜帶的微生物組也具有個體化差異,只通過分析每個人身體所攜帶的微生物組DNA,就已經可以鑒別身份、分析個人健康、飲食習慣和種族。
主持該項工作的是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學家Curtis Huttenhower。他們開發出一套新的16s rRNA分析算法,利用NIH所開展的人類細菌組計劃(Human Microbiome Project,HMP)收集的來自腸道、口腔、皮膚和陰道等部位的樣本微生物組測序數據,結合一些在個體中能長期穩定存在的特定細菌遺傳標記,對同一個體不同樣本進行比對分析。結果表明,所有樣本中,糞便樣本的微生物個性特征最為顯著,精確度甚至能夠達到八成以上,但其他位置精確度就低了很多,平均只有30%。
雖然目前在技術和分析上還有很多困難,但這項研究證明,利用微生物組測序鑒定個體身份并非不可能。在2013年,科學家就已經能夠利用TCGA計劃中所收集的公開數據鑒別出5個受試者的性別、年齡和居住地。這項微生物組的新研究也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于個人基因信息隱私保護的擔憂,大眾擔心自己無意識遺留的微生物組信息會受到惡意利用,從而危害自身安全。在本項研究中,研究團隊也提到了目前個人測序信息保護問題,并希望這些結果能夠引起足夠重視。